把院士“流量”变“留量”!海阳商业航天加速起航

图片

图片

图片

今年,“商业航天”作为“新增长引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意味着我们迎来了一个有别于传统航天的“新时代”。
如果商业航天领域有“上新名单”,那么海阳一定榜上有名。
截至目前,海阳成功保障实施海上发射任务11次,累计发射卫星61颗,以海上发射为牵引,集星箭研制、配套服务、卫星应用、航天文旅于一体的全链条商业航天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
未来,海阳又将如何接住商业航天新时代带来的“流量”?


图片

图片



图片

把院士“流量”变“留量”

图片


24日,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在京揭晓,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获得中国科技界崇高荣誉。消息传来,海阳沸腾了,院士与海阳的“星座情缘”始于三年前。
2021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李德仁院士来到海阳,出席东方航天港开工奠基仪式。
院士来了,不只是出席一个仪式。
当年,李德仁院士团队带着打造“东方慧眼”智能遥感星座的设想在全国寻找合作伙伴。“没有火箭,卫星打不上去,这是第一个基础条件,东方航天港有能力把这个产业链做长做全。”在海阳,李德仁院士看到海阳港位置封闭独立、安全可控、可满足多种轨道卫星的发射需求,城市海工装备发达,交通便利,军事敏感度低等多方面优势,使得李德仁院士团队最终选择在海阳开展“东方慧眼”星座能力建设。

图片

李德仁院士工作站落户东方航天港卫星数据产业园

图片

2022年4月,李德仁院士工作站正式落户海阳,联合东方航天港打造“东方慧眼”智能遥感星座,实现全球范围遥感数据从获取端到应用端的分钟级高效信息服务,开启“手机直连、实时遥感”服务新时代。
2023年4月,由李德仁院士任主任的地球空间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第一次会议在东方航天港召开,地球空间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智能遥感卫星烟台基地正式揭牌,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需要,持续深化政产学研合作,加速推动“东方慧眼”智能遥感星座创新性科研成果产业化。

图片

“烟台二号”发射


2023年1月,“东方慧眼”智能遥感星座首颗试验卫星“烟台一号”发射入轨;今年年初,由东方航天港总装出厂的捷龙三号火箭,成功将“东方慧眼”智能遥感星座的首颗业务卫星“烟台二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东方慧眼”正式进入了快速组网新阶段。
院士“流量”,不断成为海阳商业航天领域人才和企业的“留量”。

图片

李德仁院士工作站落户东方航天港后,很多卫星产业的相关企业蜂拥而至,目前海阳已经汇集了卫星研制、卫星配套、卫星数据应用等5家卫星产业相关企业。“与李德仁院士团队的战略合作,极大地拉动了东方航天港‘天上有星’板块的发展,牵引带动卫星制造、数据接收、存储处理、交易应用、灾备的卫星全链条产业聚集,助力东方航天港加快实现商业航天全产业链布局。”东方航天港集团副总经理张华介绍。

图片

解码海阳商业航天向“新”力

图片


商业航天对科技水平要求高,需要源源不断的创新驱动,具有天然的“新质生产力”属性。海阳正开足马力驶向商业航天发展的“快车道”,这其中的向“新”力从何而来?

图片

图片

向“新”力,在完善的保障中——
5月29日,由海阳总装出厂的“谷神星一号”海遥二运载火箭在黄海海域发射升空,将4颗卫星顺利送入850km的近地轨道,至此,海阳实现海上发射十一连捷,成功率100%。
从海上运输、发射任务准备再到远距离指挥信号覆盖、实施快速发射控制等,火箭能够顺利发射离不开发射工程船提供的全方位保障。本次任务中,火箭东方航天港出厂,乘坐海阳建造的“东方航天港号”海上卫星发射工程船向宇宙进发。
“东方航天港号”海上发射船由海阳兴港船舶服务有限公司投资,系国内首条海上航天发射和回收的多功能船,兼具火箭冷热发射能力,可满足当前在役及在研大中型固体火箭、中小型液体运载火箭的发射需求。
围绕打造海上卫星发射工程船这一核心,东方航天港海上发射服务配套正在持续完善,除了发射工程船,海上发射指控中心、“一平一竖”岸基火箭垂直保障厂房都已投入使用,全球首个坐底式火箭海上发射平台也在加快建设。

图片

东方航天港卫星数据产业园

图片


向“新”力,在不竭的智慧中——
今年,东方航天港联合龚健雅院士团队打造的“开放地球引擎OGE系统平台”已经正式上线运营,将在海阳构建起高性能地理分析和人工智能分析模型,建立孪生地球引擎服务体系,形成基于时空立方体管理与分析地球时空大数据的新型时空信息基础设施。与此同时,东方航天港战略引进武汉大学院士团队,推动成立陆海空间(烟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并以其为主导建设“东方慧眼”智能遥感星座。
在东方航天港产业园区,山东长征火箭、东方空间、星河动力、九天行歌等10余家星箭领域重点企业和山东省海上航天装备技术创新中心、李德仁院士工作站、地球空间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烟台基地等多个科创平台在此落户,形成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路径,未来将成为企业争相布局的商业航天胜地。
海阳还将持续深化与武汉大学和李德仁院士合作交流,加速推进星座大规模组网,合力打造空天一体、星座运营与信息服务全链条产品,共建东方航天港研究院,聚力建设国家一流科研机构、顶尖科技智库、高端人才高地和先进科创基地,为实现全球范围遥感数据从获取端到应用端的分钟级高效信息服务奠定扎实基础,进一步争创国家级全球遥感卫星数据与应用服务系统平台,助力“数字中国”建设新未来。

图片

固体火箭总装测试基地

图片


向“新”力,在产业链布局中——
海阳“海上问天”的征途始于2019年,四年多来,海阳围绕海上发射布局商业航天,因地制宜探索形成了低成本、高附加值、全产业链的商业航天高科技产业集群。
如今,占地34.19平方公里的航天产业新城雏形初现,已招引集聚航空航天产业项目21个,总投资约271亿元,重点项目支撑作用持续彰显。火箭制造方面,东方航天港商业固体火箭总装基地实现投用,园区整体具备年产50发固体火箭的总装总测能力;海上发射方面,我国首艘专业化海上卫星发射工程船“东方航天港号”成功保障全球最大固体运载火箭“引力一号”完成首飞任务、“谷神星一号”海遥二运载火箭海上发射任务;卫星应用方面,“东方慧眼”智能遥感星座启动组网,“烟台2号”入轨仅10小时便传回首幅在轨高清影像;航天文旅方面,国内单体最大的沉浸式航天科普体验馆已建成投运,航天小镇入选山东省航空航天特色小镇,正积极引进多元生态,打造科普研学、沉浸体验等一体的重要航天文旅综合体。

图片

东方航天港指控中心


“未来,海阳将充分发挥海上发射的独特优势,准确把握商业航天发展的新趋势,推动东方航天港重大工程建设,为商业航天的持续繁荣提供有力支撑。”从市委书记刘海彬的一席话中,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商业航天新时代的到来,海阳正使出浑身解数,谋求商业航天新发展,力争接住这波“流量”。

黄海之畔,未来已来。

图片


图片


来源:今日海阳